翻译者是“隐形者”,是“搬运工”还是“点睛人”?
翻译者是“隐形者”,是“搬运工”还是“点睛人”?
美国桂冠诗人、翻译家罗伯特·哈斯答曰,伟大的文学作品需要时刻保持“新鲜感”,而这种“新”的办法就是靠翻译者。哈斯曾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斯瓦夫·米沃什一起翻译米沃什十二卷诗集,被业界誉为充满创意的伟大译作。
对于翻译者的重要性,哈斯不吝溢美之词:“我对古典中文的启蒙都是从翻译者的译作中获得的,诗歌是质量非常高的信息,翻译者就好比‘点睛人’,正是阅读了翻译者的著作,才让我深深意识到,写好诗歌必读杜甫。”
“天书”——《芬尼根的守灵夜》的翻译者戴从容答曰,刚刚进入翻译领域,觉得译者不过是个“搬运工”,或是永远躲在幕布背后的“隐形人”。但随着翻译工作的深入,发现翻译对于文化的影响完全超乎想象,它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会被察觉。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翻译活动是对佛经的翻译,由于很难用当时流行的绮丽骈文进行翻译,译者采用了大量四字译文,后来很多常用的成语都是来源于此。随着佛经需要以更多通俗的形式去传播,戏曲、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才逐渐得到发展。由此可见,译者对于文化的长足发展,“功不可没”。
周克希答曰,伟大的翻译比伟大的文学更少见。英国诗人勃朗宁在回答翻译者的提问时曾无奈地说,当我写作的时候,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完全理解,一个是我、另一个是上帝,但如果现在你再来问我这部作品如何理解,那只有上帝才能告诉你。或许每一个翻译者上辈子都是“折翼的天使”,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完成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的工作。
